PC 2407塑料电视
LCD Monitor常見名詞之解釋
LC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液晶顯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的縮寫字為 LCD,而一般使用者也多以此來稱呼,液晶顯示器在兩片平行的玻璃平面當中放置液態的晶體,而在這兩片玻璃中間則有許多垂直和水平的細小電線,透過通電與不通電的動作,來控制桿狀水晶分子改變方向將光線折射來產生並顯示的畫面。
CRT (Cathode Ray Tube)
CRT 又稱為陰極射線管 (Cathode Ray Tube) ,其呈像原理係利用電子槍打出2萬5千伏特高壓,產生電子光束。並且利用陰屏遮罩正確導引電子光束打在鏡面上的磷光物質,而產生亮點。同時控制電子光束的強度,即可產生不同的顏色與亮度。當顯示器接收到電腦所送出來的影像訊號時,電子槍會從螢幕的左上角開始向右方掃瞄,然後由上至下依序掃射下來,如此反覆的掃瞄即構成我們看到的影像。
水平頻率 (Horizontal Scanning Frequency)
電子槍射出之電子束由左至右每秒掃過的水平列數。其值越高可以得到越好的螢幕更新率。
垂直頻率 (Vertical Scanning Frequency)
指的就是畫面的更新速度。對人的眼睛而言,其垂直掃瞄頻率在 60Hz 以下可感覺螢幕閃爍, 72Hz 以上非交錯才會比較合適, 最新VESA 標準則訂為 85Hz。
<註> LCD 顯示器呈像原理不是採用掃瞄方式, 故沒有閃爍的問題。
頻寬 (Bandwidth)
每秒鐘顯示器所能處理。其值越高表示顯示器可以在更高的解析度下以更高的更新頻率來顯示影像。
可視角度 (Wide viewing angles)
可視範圍指的是螢幕畫面在各個角度可以看到而不會產生畫面變形色彩失真的範圍。可視範圍的算法是從畫面中間,至上、下、左、右四個方向可看清楚的範圍,標示方法為水平160度、垂直160度。
點距 (Dot Pitch)
指的就是光罩式映像管 (Shadow Mask CRT ) 上相鄰的兩個同色磷光質點之間的最短距離, 點距越小畫面越清晰。
柵距 (Stripe Pitch)
指的就是柵狀式映像管 (Stripe Mask CRT ) 上相鄰的兩行同色磷光質之間的最短距離, 柵距越小畫面越清晰。
解析度 (Resolution)
構成一個圖像的圖素總數。以 640 x 480 這個解析度為例 ,指的就是將整個螢幕分成640個水平點乘以 480 個垂直點。由上例可知,在同一顯示器下解析度越高,所顯示的圖像越小。
亮度 (Brightness)
亮度和對比有些相似,都是用來表示一幅影像中明暗區域的相互關係,不同的是亮度主要用來表示明暗色調間的平衡,也就是明暗色調間的強度,而對比決定的則是明暗層次的數目。
對比度 (Contrast)
對比指的是一幅影像中明暗區域最亮的白和最暗的黑之間不同亮度層級的測量,差異範圍越大代表對比越大,差異範圍越小代表對比越小,好的對比率120:1就可容易地顯示生動、豐富的色彩,當對比率高達300:1時,便可支援各階的顏色。
訊號反應時間 (Response Time)
指的是液晶顯示器在接收到顯示卡的訊號後,將畫面完整呈現所需要的時間。如果訊號反應時間太長,在播放動態影像時就會有延遲的現象產生,一般其計算單位為毫秒(ms)。
USB (Universe Serial Bus)
通用性串列匯流排(Universe Serial Bus),簡稱USB。由IBM、INTEL、NEC、COMPAQ、DEC、Northern Telecom所共同制定的,目前已到2.0版。它是以串聯的方式來聯接各個電腦週邊,如此可簡化外部週邊與主機的連線,目前最高可以支援127個週邊配備。USB 還有一項重要的功能即支援熱插拔(Hot insertion) ,即不用關機即可偵測到新增硬體,目前較常用的USB週邊有:鍵盤、滑鼠、搖桿、印表機、數位相機、掃瞄器等。
DVI (Digital Visual Interface)
指的是數位視訊介面。早期顯示器介面為類比式介面,此種形式的資料傳輸受限於主機與顯示器必須經過數位與類比訊號之間的轉換,造成訊號傳輸過慢與衰減,因此已經漸漸不符合特殊環境需求,最近產生新一代的數位訊號介面 DVI。此種介面可以支援超過 1600X1200 條線的PC解析度及包含720 與 1080 條漸次式掃瞄線和1080條交錯式掃瞄線高頻寬數位電視 (HDTV ) 的解析度。
D-sub
一般彩色螢幕中最常見的訊號接頭,就是D 形的十五針接頭了,這十五隻針腳除了第九隻針腳沒有作用,有時會被廠商直接拿掉外,其餘十四隻各有所負責傳遞的獨立訊號,第一到第三隻針腳,主要負責的是負責輸入R、G、B三原色部分;第四和第五針腳則屬於接地針腳;第六到第八隻針腳則屬於R、G、B的接地針腳;第十和第十一則屬於水平、垂直的訊號接地;第十二與第十五則為DDC所使用;十三和十四針腳則負責傳遞水平和垂直訊號。
BNC(British Naval Connector)
為較早期的傳輸介面。BNC具5 條訊號線 R、G、B、H/HV、V,由於訊號是以隔雜線來傳輸,故較不易受到雜訊的干擾,加上早期用的線材較D-SUB好很多,故當時在高階顯示器具有很高的接受程度。但不具DDC 訊號所以逐漸被 D-Sub 取代。
OSD (on-screen display)
即顯示器調整功能,利用按鍵直接讓使用者在顯示器螢幕上看到調整的數值,使調整的動作更準確、更方便。
隨插即用 (Plug and Play)
即當你安裝完硬體以後,如果作業系列統已經有這項硬體的驅動程式,就會幫你自動安裝。但是如果沒有,你還是要自己安裝驅動程式。目前win95、win98、win2000、winXP 皆具備隨插即用功能。
色溫 (Color Temperature)
指的是一項對影像顯示有相當影響的變因,制定的方式是將一標準黑體加熱至一定溫度後,其顏色開始由深紅、淺紅、橙黃、白、藍白、藍,逐漸改變的狀況。利用這種光源改變的原理,來定量描述色彩的方法。
能源之星 (Energy Star)
是由美國環境保護機構 (EPA) 和美國能源部所共同制定的一個環保規格。目前能源之星已經變成一個國際標章,只要符合這個規格就會具有能源之星標章。
MVA (Multi-Domain Vertical Alignment)
畫素分割垂直配向,為富士通所發展的一種 LCD 技術。MVA提供較快的訊號反應時間、更寬 廣的可視角度、有效改善顯示不均、提高透光率、對比率以及更完美的畫質。
Pivot
為 Portrait Displays 所發展的一套軟體,主要功能即可將螢幕畫面旋轉90∘、180∘、270∘。如此配合可旋轉顯示器,即可將畫面作 90∘ 旋轉。其大多用於排版、影像設計、網頁瀏覽。
TCO'99
瑞典TCO組織於99 年發表之環保輻射安全規範,其規定範圍非常廣泛且嚴苛,舉凡環境污染、人體工學、電磁、能源消耗、電場輻射皆其規定範圍故通過 TCO99之螢幕品質必相當優良。
MPRII
係1987 年,由瑞典國家度量與測試局制定的標準,主要是用來規範電磁場的放射標準。其範圍包含靜電測量、電磁場標準。
BCIQ
為台灣商檢局所制定之電磁相容規範標準。
FCC (Federal Communications Commission)
美國聯邦通訊委員會所制定之環保標準。 主要規範電子產品對無線通訊跟頻道的干擾。
UL (Underwriters Laboratories Inc)
由美國保險業測試實驗室,所制定之產品安全認證,其規定範圍不止測試產品的危險性,也測試產品的防盜、防火性,以及設備是否正確安裝。
DDC (Display Data Channel)
指的是一種顯示器與顯示卡的溝通介面,乃由 VESA 標準協會所制定。主要是為了支援隨插即用的功能而衍生出來的架構,當顯示器與顯示卡都具備DDC功能才可以發揮兩者之間最佳的效能。
TFT (Thin Film Transistor)
薄膜電晶體( Thin film transistor )的縮寫,動態矩陣平板顯示器所使用的一種技術,可以提高畫面亮度和螢幕影像,同時讓視角更寬廣。
VESA (Video Electronic Standard Adapter)
即視訊電子標準協會(Video Electronic Standard Adapter)的縮寫。此協會製定顯示器的解析度及頻率標準。故大部份顯示器、顯示卡會依其標準設計。
8bit 全彩
即顯示器色階可達到1677萬色,如此便可支援更多色階。市面上有另一種採用 6 bit 模擬全彩,其影像色彩便沒有那麼真實了。
低溫高輝度螢光燈管
為 LCD 的亮度來源,屬於消耗材,就好比室內日光燈,日光燈管愈多,室內的亮度也就相對提高,LCD 也是如此原理。
影像S端子 (Super Video)
一種影像訊號的傳輸方式,將影像訊號分離成色彩 C (Chrominance) 及亮度 Y (Luminance) ,又稱 Y/C分離訊號。
影像RCA端子
其實就是俗稱「AV端子」,利用同軸訊號來傳輸影像,較常利用在家電音響,因色彩及亮度並沒有作分離,故其影像比S端子差很多。
內建防刮面板
因 LCD Panel 的硬度只有莫氏硬度 3H 左右,很容易因擦拭面板而使表面受傷,加裝防刮面可防止此一現象,並且因為其表面有做 A/R 電鍍,故可增加其對比度 15%以上,使畫面更加漂亮。